2017年注定是我國光伏產業發展不平凡的一年!
其中充滿了喜怒哀樂、五味雜陳,或驚或喜,或艱辛或坎坷……不經歷風雨如何看到彩虹;“大浪淘沙始見金”,期待2018年的精彩!
光頭君查閱2017一整年光伏行業所有的新聞資訊,最終得出光伏行業最重磅的16大熱點新聞,供諸位交流探討。
2017年光伏行業16大重磅新聞
重磅新聞一:
可再生能源“十三五”規劃發布
事件回顧:2017年,國家能源局發布了《關于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實施的指導意見》,以及具體到各省的十三五期間的光伏電站新增建設規模方案。
從2017年至2020年,光伏電站的新增計劃裝機規模為5450萬千瓦,領跑技術基地新增規模為3200萬千瓦,兩者合計的年均新增裝機規模將超過21GW。
《指導意見》中指出,對集中式光伏電站,以不發生限電為前提,設定技術進步、市場消納、降低補貼等條件,通過競爭配置方式組織建設;光伏扶貧根據有關地區扶貧任務的需要,有關?。▍^、市)能源主管部門會同扶貧部門組織地方政府編制光伏扶貧計劃。
其中,有部分省份自行管理或者暫不安排新增建設規模:
(1)北京、天津、上海、福建、重慶、西藏、海南7個?。▍^、市)自行管理本區域“十三五”時期光伏電站建設規模,根據本地區能源規劃、市場消納等條件有序建設;
(2)甘肅、新疆(含兵團)、寧夏目前棄光限電嚴重,暫不安排2017-2020年新增建設規模,待棄光限電情況明顯好轉后另行研究確定;
光頭君點評:現階段的光伏市場將朝著規?;?、標準化方向發展,從“創新發展方式促進技術進步和成本降低”可以看出,未來將會淘汰一批缺乏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市場將進入一個良性且可持續發展的階段。?
對于附件中的地面電站指標分配可看出,分布式光伏規模是不被限制的,國家及地方政府對于分布式光伏的補貼大于集中式電站,因此今后分布式電站或將迎來爆發期。此外,地面電站指標分配的兩大主導原則包括電力消納與補貼,電力系統消納能力將作為年度規模確定及分配項目的依據和前提,補貼則主要通過項目競標的方式來體現。
重磅新聞二:
光伏大佬兩會發出最強音!
事件回顧:在兩會期間,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大代表和政協代表共商關于國計民生的大事。光伏大佬出席會議并提出了一些切實可行的提案。
協鑫集團董事長 朱共山:下調光伏建設用地的收費標準、降低光伏發電成本。
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 劉漢元:簡化補貼資金征收和撥付程序、清理并改革不合理的稅制。
晶澳太陽能董事長 靳保芳:光伏企業需要抱團“出?!?解決融資難問題。
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 李河君:斷絕霧霾的生成機制 、加快能源結構優化升級。
中民投董事局主席董文標:縮短可再生能源補貼申報、審批和發放周期。
熱孜萬古麗·加馬力代表:打造光伏領跑者基地 引領綠色低碳生活。
郭春巧代表:加快農村光伏產業發展步伐。
31名委員聯名“上書”:建議對光伏用地政策“松綁”。
光頭君點評:精簡電價補貼流程和調整用地政策,是近幾年兩會光伏提案中呼聲最高的。雖然目前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但隨著國家對新能源應用比例的提高,光伏產業會持續發力,從而讓更多民眾能夠用上清潔能源。
重磅新聞三:
綠證交易啟動,自愿認購成難題
事件回顧:從今年年初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關于試行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核發及自愿認購交易制度的通知》,提出擬在全國范圍內試行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核發和自愿認購。
7月1日,國家能源局組織召開綠色電力證書(簡稱“綠證”)自愿認購啟動儀式。在綠證自愿認購正式啟動的當天,國家能源局、國家發改委以及財政部三部委率先表態購買綠證,20余家企業宣布達成綠證認購意向,合計綠證意向購買數量近2萬個,相當于2000萬千瓦時綠色電力。
光頭君點評:綠證交易這種市場化的可再生能源電力補貼方式,不僅能夠解決補貼資金來源和提高補貼效率,且能夠通過市場化的交易,可再生能源可以利用邊際成本低的優勢,實現優先上網。
隨著新能源補貼缺口的逐漸增大,光伏、風電發電企業出售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之后,相應的電量不再享受國家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的補貼,所以綠證的售賣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企業面臨的補貼拖欠壓力。
據中國綠色電力證書認購交易平臺的數據顯示,截至10月31日,綠證的認購者共有1576名,共認購21257個綠證。這2萬多個被售出的綠證,其中企業購買量約占比90%,個人購買量占比約10%。因此,綠色電力實行自愿認購交易的行動是一個長期過程,亟待在2018年有所改善。
重磅新聞四:
2017年美國201與印度雙反,阻止不了中國光伏的崛起
事件回顧:2017年4月,美國太陽能公司Suniva提請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要求運用“201條款”,對非美國制造的所有太陽能光伏產品實施貿易救濟,設立最低進口價格。隨后一個月,ITC發布公告,稱應國內光伏企業Suniva申請,對全球光伏電池及組件發起保障措施調查(“201”調查)。
2017年7月,印度商工部反傾銷局發布公告,稱應其國內產業申請,決定對自中國大陸、臺灣地區和馬來西亞進口的光伏電池及組件發起反傾銷調查。
光頭君點評:“201條款”與“雙反”有不同之處,“雙反”的進口損害來自于不公平的價格優勢,而“201條款”的進口損害來自于公平卻過度的國外競爭。申請"201條款"調查的行為無異于倒行逆施,不僅阻礙美國清潔能源的推廣進程,同時也將嚴重擾亂全球光伏產業的有序發展。即使我國的光伏產業受到全球主要光伏市場的阻撓,但是基于強大的行業影響力,也無法阻止其光伏產業的崛起。但是前提是,中國光伏企業必須團結一致,共同抗爭。
重磅新聞五:
“一帶一路”峰會召開,民營光伏巨頭借勢出海
事件回顧:2017年5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京舉行,隨著“一帶一路”影響的不斷擴大,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響應支持,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同中國簽署合作協議,其中能源領域的合作更是備受關注。光伏新能源的地位越發的重要,我國更是采取積極措施大力發展光伏產業。
今年5月,環保部、外交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出臺《關于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的指導意見》,要求“一帶一路”建設中突出生態文明理念,推動綠色發展,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共同建設綠色“一帶一路”。
光頭君點評:以前中國的光伏企業走出去,主要靠企業單打獨斗,而“一帶一路”倡議對中國光伏企業走出去是一個巨大機遇,能幫助企業規避地緣風險,幫助企業熟悉風土人情、法律法規,解決外匯管制問題,規避匯率風險,提供企業融資的渠道。同時,也考驗中國企業的全球化能力。
重磅新聞六:
領跑者基地落地
事件回顧:2017年9月22日,國家能源局下發《關于推進光伏發電“領跑者”計劃實施和2017年領跑基地建設有關要求的通知》,根據通知,本期擬建設不超過10個應用領跑基地和3個技術領跑基地,其中應用領跑基地和技術領跑基地規模分別不超過650萬千瓦和150萬千瓦。
2017年11月,國家能源局公布2017年光伏發電領跑基地名單。其中包括山西大同二期、山西壽陽、陜西渭南、河北海興等10個應用領跑基地和江西上饒、山西長治、陜西銅川3個技術領跑基地。能源局要求各基地應于2018年12月31日前全部容量建成并網,技術領跑基地應于2019年6月30日前全部容量建成并網。
光頭君點評:光伏發電領跑者計劃和基地建設以促進光伏發電技術進步、產業升級、市場應用和成本下降為目的,通過市場支持和試驗示范,加速技術成果向市場應用轉化,以及落后技術、產能淘汰,實現2020年光伏發電用電側平價上網目標。
領跑者基地在承載擴大清潔可再生能源應用規模的同時,還將光伏與精準扶貧、土地綜合利用有機結合。三個技術領跑基地為處于培育期的技術提供了應用機會,鼓勵技術的持續創新,推動光伏發電成本不斷下降。
重磅新聞七:
我國中國分布式光伏爆發,同比增加約400%
事件回顧:2017年我國光伏發電裝機量實現了前所未有的超越。據CPIA(中國光伏協會)數據顯示,僅今年1-9月國內新增裝機總量約42GW,增長了60%,其中分布式裝機15GW,同比增長了300%以上;預計2017年全年將會超過20GW,同比增加約400%。
光頭君點評:分布式爆發的主要原因包括分布式光伏項目相對地面電站的投資吸引力有了大幅提高,隨著快速規模化及融資成本的降低,將進一步加速分布式光伏發電度電成本的下降,進而有望從2018 年開始逐步實現用戶側的平價上網;由于項目自發自用比例的高低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分布式項目的收益率,優質屋頂(用電企業)將逐漸成為稀缺資源, 全國“搶屋頂”的行動已經全面展開;此外,分布式(如自發自用,余電上網)并不受補貼下降的影響。
重磅新聞八:
《關于開展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試點的通知》發布
事件回顧:2017年10 月31 日,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了《關于開展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試點的通知》(發改能源【2017】1901號),這是繼今年3 月發布征求意見稿8個月后發布的正式通知文件。
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的機制是:分布式發電項目單位與配電網內就近電力用戶進行電力交易;電網企業承擔分布式發電的電力輸送并配合有關電力交易機構組織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按政府核定的標準收取“過網費”。
光頭君點評:市場化交易將會對存量和增量的光伏項目都有明顯推動作用,也為即將加速的分散式風電奠定了更好的消納基礎。
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可再生能源專委會政策研究部主任彭澎在第二屆中國光伏產業發展與創新應用論壇表示,《通知》的出臺可以讓更多的項目符合要求進入市場化交易,基本上可以覆蓋所有的工商業用戶和大部分大工業用戶,當然這也需要依托各省電力交易中心或者縣市調度一級來進行交易平臺建設。
重磅新聞九:
中國光伏企業在美國資本市場開啟“退市潮”
事件回顧:2017年3月,在美國紐約證交所(NYSE)上市的中國大陸廠商天合光能宣布,因該公司與RedViburnum、FortuneSolar的整并已經完成,于3月13日正式私有化,并將從NYSE下市。隨之而來上演的是中國光伏企業在美股的“退市潮”。
2017年11月,晶澳太陽能從美股正式私有化。
2017年12月,阿特斯也宣布將私有化。
光頭君點評:不同的資本市場對企業的價值判斷有一定差異化。與中國資本市場想相比,美國上市的中國光伏企業卻受到很冷的待遇,這是企業相繼私有化,退市的主要原因。
重磅新聞十:
特朗普宣布美國退出《巴黎協定》
事件回顧:2017年6月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協定》。特朗普早在去年競選期間就曾表示,氣候變化是一場“騙局”,損害了美國經濟,并誓言如果當選總統將退出《巴黎協定》。特朗普認為巴黎協定是“一項對美國企業不利的協定”,對美國經濟增長產生了負面影響,“使美國處于不利競爭地位。”
光頭君點評:特朗普決定退出巴黎協定,有悖于國際社會的大眾利益,只考慮到美國的化石能源工業利益。加拿大總理賈斯廷·特魯多說,對美國的決定“深感失望”。同樣感到“失望”的還有英國首相特雷莎·梅、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等國際政要。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李巍指出,美國退出《巴黎協定》確實對全球氣候治理產生了沖擊,在一定程度上動搖了全球氣候治理機制和信心。
重磅新聞十一:?
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公司在中國誕生
事件回顧:2017年11月28日,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國家能源集團”)在北京正式成立,被稱為央企最大規模的重組終于塵埃落定。
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由中國國電集團公司與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合并重組成的新公司。重組后公司的資產規模超過1.8萬億元,擁有33萬名員工。是世界最大的煤炭生產、火力發電生產、可再生能源發電生產和最大煤制油、煤化工公司。新公司的成立為我國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綜合能源集團邁出關鍵第一步。
光頭君點評:國家能源集團的成立標志著世界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公司的誕生。近年來,以光伏、風電等為代表的新能源的高速發展與煤炭業的日薄西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清潔能源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期待今后的國家能源集團能夠真正做到化解產能過剩,優化布局結構,助推綠色能源發展。
重磅新聞十二:
?2017年單晶多晶硅片全面普及金剛線切割技術
事件回顧:在光伏領域,一項新技術的應用無非看兩點: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對于金剛線切片在多晶上的應用而言,就在于使用金剛線切割的對于硅片成本下降的顯著效果。如果說整個產業技術路線近兩年最大的變化是單晶的重新崛起,那么金鋼線在單晶上面的運用就是單晶浪潮最強大的催化劑。
光頭君點評:根據EnergyTrend在11月發布的報告,金剛線切割多晶硅片目前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保利協鑫副總裁呂錦標認為金剛線切割多晶片的最大優勢是性價比,大規模推廣這項技術后,多晶硅片直接降本超0.5元/片,對整個光伏全產業鏈都非常有利。
重磅新聞十三:
隆基股份單晶PERC電池效率連續突破
事件回顧:近年來,隨著全球對高轉化效率太陽能電池的市場需求不斷增大,電池高轉化效率技術快速發展,隆基股份最新的單晶PERC電池(增加了12BB技術),電池轉化效率可達23.26%,繼晶科能源研發的P型多晶PERC電池轉化效率高了0.2%,再次刷新了世界紀錄。
預測到2020年左右,單晶PERC電池可實現24%的轉化效率,發電成本也將大幅降低,成為推動我國光伏平價上網的主流技術之一。
在連續刷新世界紀錄之后,隆基適時公布了擴產計劃,表示將現有的5GW單晶組件產能在2018年二季度全部轉為PERC產線。據了解,隆基計劃在今年底將22%效率水平的PERC電池技術導入生產基地,預計2018年疊加組件新型技術,實現340W-345W的組件功率。
光頭君點評:近兩年,PERC電池技術成為光伏行業最火的高效電池技術。隨著PERC電池技術的成熟及市場對高效組件需求的激增,一線廠商如協鑫、晶科、晶澳、天合、阿特斯等均在積極擴產,高效PERC電池正引領光伏市場。
專家預測,單晶PERC組件的效率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未來可以提高到24%。無論是單晶還是多晶都在加緊PERC產線的擴張,2017年底PERC產能將達到20GW,而到2020年,PERC產能將達到65 GW,出貨量將占整個光伏市場的50%。總體而言,PERC將在未來三到五年內成為光伏市場的主流。
重磅新聞十四:
棄光現象大幅好轉
事件回顧:2017年11月14日,國家能源局發布2017年前三季度棄光情況。今年前三季度,全國棄光局面有所好轉,可再生能源電力整體消納水平逐步提高。棄光電量同比增加14億千瓦時,棄光率同比下降4個百分點。其中新疆、甘肅、陜西位居棄光率前三,山東、河北、云南、山西也出現棄光現象。
光頭君點評:隨著新能源裝機量的快速整張,棄光棄風現象無法避免,因此政府應考慮降低新能源發電補貼,轉變補貼方式和產業鏈節點。
重磅新聞十五:
國家發改委公布《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項目價格政策的通知》
事件回顧:《通知》明確:2018年1月1日之后,光伏電站Ⅰ類、Ⅱ類、Ⅲ類資源區標桿電價分別為0.55元/千瓦時、0.65元/千瓦時和0.75元/千瓦時,比現行電價下調0.1元/千瓦時。而分布式光伏電站中,對“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全電量補貼標準降低為0.37元/千瓦時,比現行補貼下調0.05元/千瓦時。
光頭君點評:光伏補貼下調原因包括光伏電站效率不斷提升,電站成本隨之下降;同時光伏上游企業的盈利能力也相對提高,電站規模不斷擴大其利潤也就高。因此補貼下調的條件已基本成熟,若要實現平價上網目標亟待從用戶側著手突破。
重磅新聞十六:?
2017年上游硅料企業進入產能擴張周期
事件回顧:2017年,多晶硅料的價格在經歷了年初的下跌后,便開始一路上漲,從年初最低點的約10萬/噸漲到2017年底的約15萬/噸。
其中,擴產計劃最激進的當屬通威股份和東方希望。通威和東方希望的產能預計都會達到12萬噸,成為世界第一,而過去國內第一的保利協鑫(即江蘇中能)預計產能將會達到10萬噸。
光頭君點評: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有:今年第三季度國內分布式的大舉擴張、戶用光伏的爆發都使得多晶硅價得到了有力的支撐。瓦克美國工廠爆炸后,多晶供應量大幅減少,這對海外市場產生了沖擊,也間接促進了國內多晶硅價格的堅挺之勢。
(注:本文查閱參考自網絡公開資料。如有不妥或疏漏之處,歡迎聯系光頭君進行更正、補充。)
來源:光伏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