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坑鎮黨委書記劉家水:建設光伏發電站是治理礦山、修復生態最佳路徑之一。
維修工郭傳忠:轉崗第一天,母親說她終于睡上了安穩覺。
別看郭傳忠只有37歲,他曾在萍鄉市高坑煤礦工作了17年。
郭傳忠說:“我沒讀多少書,2000年,高坑煤礦招工,就瞞著家里人報名,成了機器維修工。”他的母親聽聞消息,流著淚問:“你下礦,我天天都睡不著,擔驚受怕啊,你能不能不去礦上?”
不過,郭傳忠還是來到礦上工作。“原想賺點錢,娶個媳婦就離開。”郭傳忠稱,結果錢沒存多少,而且因下井工作危險,部分鄉親也不愿意把女兒嫁給他。在礦上工作,半個月才回家一次。工作期間,睡在工棚里。視頻時,兒子就問:“爸爸,天都黑了,你怎么還不回來?”
去年,曾被譽為“江南第一大煤礦”的高坑煤礦關停,隨之而來的是“種上”光伏電站。當年12月28日,光伏電站并網發電。帶著對“高坑”二字的情結,他轉崗到地上,成為太陽能光伏企業的維修工。
郭傳忠說:“以前,維修人員得四處敲敲打打,找哪里需要維修。現在,電腦會顯示,只需根據報警所指方位去維修就可以。”在現場,發現同事未帶手機,郭傳忠點擊鼠標,進入遠程識別系統,在第七區的一個位置發現了同事的身影。
“7.3萬塊太陽能電池板覆蓋了560畝的原高坑煤礦區。”高坑鎮黨委書記劉家水指著一眼望不到邊的太陽能電池板說,“因為地基沉降,每兩個月要調整支架高度,這說明煤礦無法開展大型基礎建設。建設光伏發電站是治理礦山、修復生態最佳路徑之一。”
據了解,昔日的高坑煤礦已由光伏電站全覆蓋,年均發電量3511.90萬千瓦時,年節約標準煤7375.08噸,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為15.64噸,實現經濟效益218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