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大蔚

編輯|凱旋

近日,光伏產業鏈價格出現大幅下調。

5月11日,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發文稱,本周硅片價格大幅下跌。其中,M10單晶硅片(182 mm /150μm)成交均價降至5.25元/片,周環比降幅為16.4%;G12單晶硅片(210 mm/150μm)價格成交均價降至7.28元/片,周環比降幅為9%。

該協會分析稱,單晶硅利潤仍在合理區間內,企業開工暫未調整。隨著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本周硅片企業減少安全庫存至合理水平。由于預期三季度硅片產能釋放量將顯著增加,部分硅片企業選擇提前降價清庫存。

光伏產業鏈價格博弈激烈,刺激頭部企業調價行動更加密集。

5月11日,硅片雙寡頭之一的TCL中環也公布了其最新報價。與上次調價相比,該公司P型150μm厚度的182、210、218尺寸硅片價格,分別每片降至5元、6.4元和6.91元,降幅在14.38%-15.83%;130μm厚度的N型硅片,182、210尺寸硅片報價分別每片為5.09元和6.52元,分別下降14.45%、15.76%。

TCL中環近期的兩次調價僅相隔了一周。該公司上次價格公示在5月5日,其P型、N型硅片報價降幅區間在5.52%-8.79%。另一硅片龍頭隆基綠能,在4月27日后未更新硅片價格。目前,隆基綠能官網顯示的P型182尺寸硅片報價6.3元/片,比TCL中環每片高出1.3元,幅度達26%。

光伏上游價格博弈并不是新鮮事,去年四季度,面對硅料端的價格松動,硅片最先成產業鏈中發生價格戰的環節。目前硅片行業整體進入去庫存階段,還有進一步降價空間。

并且今年以來,硅料供給量在增長。4月,國內多晶硅產量約11.05萬噸,環比增加5.1%。1-4月,國內多晶硅產量共計41.5萬噸,同比增長91.2%。

據Infolink Consulting統計,截至5月中旬,硅片環節滯銷庫存規模預計已達9.2-12.4 GW,相當于累積庫存已達5-8天。且隨著時間推移,庫存規模恐將在5月底之前繼續走高,再次成為困擾硅片環節短期供需關系的核心因素。

有媒體分析認為,2023年或將成為光伏行業的分水嶺,行業大概率會面臨新一輪洗牌,光伏價格戰已經全面開打。

上游原材料成本傳導

近期硅片價格大幅下調,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上游硅料價格回落。硅料已經歷“九連降”,最低價格已經降至15萬元/噸以下,相較2022年高點價格已腰斬。在此之前,硅料曾經經歷了一波暴漲。

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硅料價格勢不可擋。在這過程中,硅料價格擊碎了無數的行業預測,最終在2022年下半年達到300+元/kg價格,成為近年來最高的價格。

硅料企業作為全產業鏈內的大贏家賺得盆滿缽滿。

以協鑫科技、大全能源、特變電工、通威股份為代表的硅料“四巨頭”,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共計3060.57億元,較2021年暴增1501.98億元。其中,龍頭通威股份更是成功實現營收翻倍式增長,實現營收1424.23億元,突破千億大關;實現扣非凈利潤265.47億元,同比高增216.5%。四家企業平均扣非凈利同比增速達217.12%。

面對價格的飆升以及下游市場的持續超預期,硅料四巨頭在去年均拿出“大干快上”的勁頭擴產。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數據,2022年度國內多晶硅產量約81.1萬噸。從通威股份年報披露看,僅其一家公司就規劃2024年-2026年實現高純晶硅累計產能規模80萬-100萬噸。

大全能源在回復投資者提問時亦指出,至2023年4月,公司內蒙古包頭一期10萬噸多晶硅將投產,年底內蒙古包頭二期10萬噸多晶硅將投產。屆時,公司產能達到30.5萬噸。

另據不完全統計,特變電工、協鑫科技也都在今年規劃有20萬-30萬噸的產能落地投產。今年1-4月份,國內多晶硅產量共計41.5萬噸,同比增長91.2%。

而隨著新產能的逐步釋放,市場已經悄悄步入供過于求的局面。

今年以來,結合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Infolink Consulting以及上海有色金屬網(SMM)統計的價格發現,各家對于多晶硅致密料最新一期的成交均價分別為20.67萬元/噸(3月29日價格)、20.2萬元/噸(4月7日價格)、20.25萬元/噸(4月10日價格),整體延續了緩跌下行趨勢。目前,多晶硅料最新價格已經逼近20萬元/噸,硅料更是大有跌破15萬元/噸的趨勢。

硅業分會指出,4月份市場供需兩旺,各家庫存并未出現大幅波動,5-6月隨著準特、大全、協鑫、東立、潤陽、東方希望等企業投產釋放,供應持續增加;同期硅片企業開工情況或將繼續受限于石英坩堝等因素,使得總體需求增速小于供應增速,市場對二季度供需關系持悲觀預期,因此預期短期硅料價格仍將維持下行走勢。

所以說,上游大幅降價,硅片傳導成本降價也是必然。不可能在硅料下跌趨勢下,硅片維持獨美。因此,整個產業鏈就形成了一個整體降價的趨勢。

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