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布式裝機量超預期
根據中電聯數據,8月份,我國光伏新增并網容量超3.3GW,其中,新增分布式光伏裝機就達到了1.4GW,地面電站項目達到1.9GW。
另根據中電聯近日發布的《2017年1月份-8月份電力工業運行簡況》統計數據顯示,1月份-8月份,全國新增光伏發電38.28GW,比上年同期多投產16.49GW;8月份全國光伏并網容量為3.36GW。預計分布式全年將突破10GW,2018年將成為居民分布式光伏爆發元年。
二、2025年實現平價上網和補貼退出
業內人士分析,從IHS Markit數據可以看出,2016年-2020年,全球的戶用市場在逐步由歐洲轉向美洲和亞太地區,由純補貼模式轉向自發自用。相關數據顯示,中國戶用光伏規模在2017年將達到2GW,這意味著在戶用光伏領域,中國將有可能超過美國成為第一。
戶用分布式市場發展潛力巨大,而我國擁有高達5000萬個屋頂,如果其中15-20%的屋頂用于安裝光伏發電系統,那么以每戶3千瓦的保守裝機量來測算,其裝機規模可達到約25-30GW。
推動居民端分布式增長主要驅動力來自于上網平價,如果疊加目前不限電環境下,同時有部分補貼,居民端分布式收益率較高。
目前分布式光伏的LCOE已經接近0.6元/度,已經逼近用戶端用電價格。考慮到工商業用電價格,目前分布式自發自用已經非常具有吸引力。光伏成本下降路線圖見下表。
根據發改委能源研究測算,對于居民用戶分布式光伏(自然人并滿足單個項目容量上限要求),即以目前的0.42元/千瓦時度電補貼為基礎,依據成本和度電補貼需求,相對緩慢實施補貼退坡。2020年預計居民用戶分布式光伏度電補貼需求在0.2-0.3元/千瓦時,2025年可以實現平價上網和補貼退出,如果居民電價上調,則有望2023年左右實現平價和補貼退出。光伏補貼下降路線圖見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