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日,央視二套【經濟信息聯播】欄目播出了“環保新商機”專題片,其中分兩部分詳細介紹了光伏發電
前三季度分布式光伏發電同比增四倍,前景可期

近年來光電的發展,經歷了起起落落,從最開始的迅猛鋪開到后來的大規模倒閉,再到現在的平穩回溫,光伏發電正在成為清潔能源的領頭羊。在區域上,也打破了昔日西部地區的壟斷地位,眼下,在東中部地區布局的分布式光伏電站,正逐漸成為行業的主流。

以張家港玖隆分布式光伏電站為典型案例,盤點了屋頂分布式光伏如何在實踐綠色發展的同時兼顧多方共贏。

近年來,光伏的重點發展區域已經由西部轉移至東部,“西部發的電用不完,東部發的電不夠用”,供需的不平衡需要企業共同參與改變。

光伏農業大棚項目實現工業反哺農業

屋頂發電雖然效果很好,但受到建筑屋頂有限、產權問題復雜影響,屋頂光伏電站,并不能完全滿足市場的需求。對分布式光伏電站來說,農業光伏也有很大的市場缺口待開發。?

宿州農光互補電站,當地農戶正在一派生機的大棚中忙碌,竟讓人恍如置身春天。農戶沈琴玲說,她家的地“一畝租1080元”,相比之前種地,每年可以獲得兩萬多元的增收,這還不包括她在光伏電站的勞務收入。

既不影響農作物生長所需陽光,又要保證光伏電站發電效益,是農光互補電站的基本“自我修養”。為此,將光伏板抬高了近一倍,拉寬了光伏陣列間距,同時配合大棚形狀的“定制化”設計。

此外,光伏農業與精準扶貧相結合,還實現了光伏電站+農戶+貧困戶的多方共贏。貧困戶除可獲得固定的幫扶資金外,還可以像普通農戶一樣通過土地流轉租金和勞務收入在“家門口掙錢。”

來源:光伏資訊、經濟信息聯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