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當局為了實現2025年實現“非核家園”的目標,在全臺推動用綠色能源取代核能發電。而近日有臺媒報道,臺北市兩個生態公園的大片綠地,竟然被插滿了太陽能板,用來發電,引發民怨。輿論批評,這種短視政策只能是毀掉生態。

? ? ? ?臺北市木柵的福德坑環保復育公園以及南港山水綠生態公園都是由垃圾掩埋場轉型的環保公園,是附近居民假日休閑的好去處,不過從今年七月開始,綠意盎然的公園逐漸變了樣。 挖土機、鋼材擺在地上,水泥塊上架起鋼架,鏡頭拉遠看,大片綠地消失,竟然鋪滿了太陽能板。附近居民擔憂,如果綠地改成太陽能發電用地,民眾失去的是休憩空間。

? ? ? ?也有臺灣網友發文稱,“當山水不再綠,犧牲綠地生態換來的綠電,值嗎?” 臺北市環保局對此事件回應表示,以福德坑公園為例,面積37公頃的公園,太陽能板僅用去3公頃,每年都能發電200萬度以上,而且該區域并沒有影響到游客。但島內學者指出,想用太陽能取代核電,不光難度高,而且即便全臺北綠地都鋪滿太陽能板也不夠。

島內學者:我們要取代掉“核四”廠,那在臺北我們大概就要鏟平掉五分之三到五分之四的整個臺北市的土地,環保的綠才應該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臺灣各界認為,蔡英文當局為了在2025年前達成“非核家園”目標,推出的政策實屬短視,這不僅和環保的本意相違背,還有可能毀掉臺灣的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