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地一光伏項目遭遇極端天氣。視頻中的光伏電站被龍卷風像攪拌機一樣將光伏板卷入氣流中,在空中飛舞起來,場面驚人,宛如科幻大片。

而要想抵御自然災害侵襲,需要把好光伏電站在選址、設計、施工這三個階段的關口,關鍵性工作一個都不能少。而在電站建設完成后,如何有效防御自然災害,后期運維所發揮的作用不容低估,可以說是環環相扣、不可或缺。
一、選址
根據項目地點的地質和構造,電站選址應盡量避開臺風、龍卷風等自然災害頻發地區。根據當地情況,嚴格參照沿海建筑物的抗風抗震參數進行設計,選擇具有較強耐壓能力的鍍鋅支架,光伏系統的陣列布置要充分考慮抗風的御風口。
二、設計方面
光伏電站抗風能力絕大部分由光伏支架所決定。理論上光伏支架的最大抗風能力為216千米/小時,光伏跟蹤支架最大抗風能力150千米/小時(大于13級臺風)。抵御臺風,首先需要有很牢固的光伏支架。因此,光伏電站一定要加強地基、支架,同時要保證組件邊框強度。這就需要有針對性的選址設計,嚴控產品質量,合理計算風壓、雪壓等。
戶用光伏系統的配重一般為水泥基礎,水泥基礎要充分考慮建筑物的載荷,同時要滿足抗風載和抗雪載的要求,一般情況下,會以當地50年一遇的風壓為標準進行設計,對水泥基礎的重量及混凝土強度都有嚴格要求。
三,施工方面
選擇可靠的設計方和施工方,嚴格把控好的施工質量,打好地基,嚴控組件、支架、逆變器等產品的質量,合理計算風壓、雪壓等,杜絕偷工減料。
從組件材料來看,組件背板、邊框材料、封裝玻璃的選擇可以考慮針對一些特殊氣候環境區域,提高組件的抗撞擊、抗震等性能,從而提高抵御特殊情況的能力。從電站設計來說,在權衡光伏電站成本與發電收益的同時,可適度提高光伏支架、組件壓塊等的強度設計要求,合理選擇具有更優抗風能力的組件傾角。
四、加強運維
在后期運維過程中,對于屋頂電站要定期檢查建筑物的質量,確保光伏項目所依托的建筑物質量。隨時檢查光伏組件、光伏支架的強度,以及逆變器房的結構等,做到防微杜漸。
同時,對光伏企業來說,應當提高風險管理意識,購買多樣化的光伏保險,正確認識保險的作用和價值。在利用保險轉移行業部分風險的同時,采取有效的質量管理和運行、維護等措施降低行業風險。
臺風來前,要仔細檢查光伏項目依托的建筑物的質量,檢查光伏組件、光伏支架等部件的強度。
五、購買保險
財產一切險,自然災害及意外事故造成的直接物質損壞或損失。包括:雷電、暴雨、洪水、風龍卷、冰雹、臺風、颶風、暴雪、冰凌、沙塵、地震、海嘯、罷工、暴動、民眾騷亂、盜竊/搶劫等。沿海區域,12級及以上臺風造成的損失,累計賠償限額為總保險金額的40%。免賠額:沿海區域,12級及以上臺風造成的損失適用于免賠額為每次事故絕對免賠人民幣5000元或核定損失金額的25%,以高者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