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最近光伏人個個都很嗨,不經各地不斷出臺地方補貼政策,能源局以及發改委更是在可再生能源上動作連連,仔細聯想一下便會發現信息量還是比較可觀的,光伏正朝著更加合理的方向發展,今天我們就來梳理一下近期的一些國家動向以及個人對這些動向的看法,大家只做參考,不喜勿噴。

近期動態匯總

1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征求《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及考核辦法》意見的函(發改辦能源〔2018〕1109號),這是繼2018年3月23日國家能源局印發《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及考核辦法(征求意見稿)》之后,國家能源局在研究論證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再次修改了《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及考核辦法》,形成第二輪征求意見稿。

21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被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國家能源局黨組書記、局長努爾·白克力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今日,國家能源局全面梳理統計“十二五”光伏、風電項目信息:截止2018年6月底,全國已經并網的風電項目規模為17120萬kW,已經并網的光伏項目規模為15456萬kW。然而,由于各類方式的不同,已經并的項目種類也是紛繁復雜!

全國到底有多少

已備案、有指標、已并網的項目

已備案、有指標、未并網的項目

已備案、無指標、已并網的項目

已備案、無指標、未并網的項目

未備案、有指標、未并網的項目

估計誰也說不準確。現在國家能源局要對全國的風電、光伏進行一個摸底排查工作,該項工作要求在10月底完成。

配額制或將執行

可再生能源配額制就像光伏平價上網一樣,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它并不受哪個人或哪個地方影響,它是由國家能源戰略直接決定的,所以勢在必行。

在我國,“可再生能源配額制”的基本含意是,在地區電力建設中,可再生能源發電需保持或占有一定的比例。使與配額比例相當的可再生能源電量可在各地區(各電網)間交易,以解決地區間可再生能源資源的差異。能源差異是不可避免的,畢竟每個地方的能源資源不一樣,因此消納問題也是能源發展的一大難題,而此次新出的意見征求稿便是將關注點放在了能源消納上。

與配額制最為相似的就是“綠證”了,而截至2018年9月19日,共有2034名認購者認購了29766個綠證。認購平臺上的累積光伏掛牌量為238854個,累計成交量僅為151個!成交率為萬分之6.3,成交率可謂非常之低。

本次征求稿的新增規定,意味著新能源企業的發電量能夠獲得的補貼,在除去保障利用小時數之外,只能依靠出售綠證來換取,并且上限不超過原來的補貼數額。故作為盈利重頭的保障外部分收益,將大大受損并且面臨變現難的問題。

以上種種都不利于配額制的實行,那么為什么還需要認可配額制呢?因為它是央爸制定的!

能源局長變更或產生新機遇

國家能源局長被查,一時間轟動整個光伏圈,局長到底做了哪些腐敗之事,有沒有對光伏下過手,在調查結果還未出來之前,誰也不得而知。但是可以確定的是,目前局長位置的空缺勢必會給能源局接下來的工作帶來阻礙,那么在真相出來之后會不會給光伏行業帶來新的轉機呢?比如補貼取消的不合理性被重提,戶用光伏被區別對待等等,一切都值得光伏人期待。

徹底摸查將為明年指標提供參考

為什么選擇在這個時候摸底呢?個人看法是在531新政執行以來,無補貼以及之前還在期待補貼的項目基本已經停滯,光伏的新增裝機量目前已經處于超低速發展中,因此此時調查的數據對于明年指標的制定,更加具有參考意義。

我們知道,在10GW的指標一出來的時候我們就覺得不對勁了,因為10GW那時候已經用完了,而還有很大一部分正在建設或者將要建設的項目都要面臨無補貼的狀態。明年新政策出來時能不能重新獲得補貼指標也還是未知數,因此國家能源局需要進行摸底,才能更合理的制定補貼規模,以及預留足夠的空間來發刺激2019年光伏行業的發展。按照目前電站的成本來看,估計2019年將是光伏補貼的最后一年了,2020年勢必要被逼上無補貼的平價上網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