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工業社會,能源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曾經的歐洲,對于減少煤炭的使用雄心勃勃,然而無奈的現實,使得歐洲多國只能再度選擇煤炭。

歐洲多國重啟煤炭發電

據路透社報道,上周以來,俄羅斯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一降再降,已將通過北溪管道輸送的減少了60%。

至于減少的原因,當地時間6月20日,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表示,歐洲目前經歷的能源危機是“人為”危機,原因是歐洲對俄羅斯施加的制裁阻礙了“北溪-1”天然氣管道的正常運行。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表示,輸氣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德國西門子公司沒有及時將送修的裝置運回俄羅斯,但德國拒不承認。

歐洲天然氣短時間內的急劇減少,使得歐洲多國只能再度選擇煤炭。

當地時間6月20日,荷蘭政府表示,為應對能源危機,計劃取消燃煤發電廠的產量上限。

除荷蘭外,德國、意大利、奧地利等歐洲多國正在競相尋找替代能源,并加大煤炭供應,以應對冬季可能的能源危機。

德國經濟部強調,如果天然氣供應降至關鍵水準,恢復燃煤電廠可以增加多達10千兆瓦的發電能力,一項與此舉有關的法律將于7月8日提交議會上院。

在談到煤炭的必要性時,德國副總理、經濟和氣候保護部長哈貝克表示:“這很痛苦,但在目前這種情況下,減少天然氣消耗是完全必要的。天然氣儲備必須在冬季前填滿,這是最重要的。”

煤炭成了無奈又現實的選擇

曾經的歐洲屢屢把自己當成“脫碳”先鋒,實際上,為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歐洲多國已承諾早日淘汰煤炭能源。

歐盟承諾到2030年將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至少55%。根據歐盟提供的信息,意大利承諾到2025年淘汰煤炭,荷蘭承諾到2030年、德國也承諾到2038年逐步淘汰煤炭能源。

此番重返煤炭,顯然與此前承諾相矛盾。那么現在又為何轉身擁抱曾經嗤之以鼻的煤炭呢?背后的原因歸結起來也很簡單,就是歐洲已經別無選擇。

首先是歐盟能源對外依存度較高。由于歐盟本身化石能源產量并不高,因此需要大量進口。

從歷史數據來看,歐盟煤炭和天然氣的對外依存度長周期是在持續上升的,石油的對外依存度常年保持在 90%以上。

其中煤炭的依存度從 1990 年的 19%升至 2020 年的 36%,期間最高 達 44%;天然氣的依存度從 1990年的52%升至2020 年的 84%,期間最高達 90%。而在能源來源中,俄羅斯又是最大的一環。

俄羅斯在歐盟各類化石能源進口占比中均大幅領先其他國家,為歐盟化石能源進口第一 大供應國。

煤炭方面,2020 年俄羅斯占歐盟煤炭總進口量的56%;天然氣方面,2020 年俄羅斯占歐盟天然氣總進口量的 42%;石油方面,2020 年俄羅斯占歐盟石油總進口量的 26%。

其次是新能源無法在短期內補上歐洲巨大的能源需求。僅僅依靠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來供應歐洲能源并不現實,因為這些能源是間歇性的,而且仍然難以儲存。

而氫氣仍處于初始起步階段,短期內需要大量基礎設施和技術投資。在核電站方面,重啟核電站的危害會遠小于重啟煤電站,但是歐洲許多國家早早宣布了無核化承諾,如德國,所以這條路也是行不通的。

歐盟未來還是會向新能源轉型

雖然短期內歐洲迫于無奈選擇了煤炭,但對于歐洲來說,無論是為了能源自主,還是為了所謂的環保承諾,歐洲從更長期的視角看,還是會大幅提升新能源的比例。

值得注意的是在歐洲多國選擇重啟煤炭發電之際,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警告各成員國不要在削減化石燃料使用的長期努力上走“回頭路”,而需繼續關注對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投資。

“我們必須確保我們利用這場危機向前邁進,而不是向骯臟的化石燃料倒退。”馮德萊恩21日接受金融時報采訪時說,“二者間不過一線之隔,目前還無法確定我們是否會轉向正確的方向。”

此前,5月18日,歐盟正式公布一項名為“REPowerEU”的能源計劃,該投資計劃總額約為300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1270億元),旨在于未來幾年內減少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實現天然氣來源多樣化,并加快向清潔能源轉型。

馮德萊恩表示,“REPowerEU”計劃將增加可再生能源投資并簡化相關條例,以便包括風電場在內的項目更快建成。

在光伏產業鏈領域,我國在硅料、硅片、電池片、組件全產業鏈環節產能占絕對優勢。

根據CPIA數據,硅料2020年產能占比75%,硅片產能占比96.2%,電池片產能占比80.7%,組件產能占比76.3%。

此外,逆變器2020年全球市場份額約64%。因此,海外大力發展光伏新能源產業的背景下,國內光伏產業鏈將顯著受益。

而在新能源車關鍵的動力電池方面,在亞洲,鋰電池產業已形成了高成熟度的產業聚集,從上層建筑到底層積累,都能迅速轉化為價值輸出和成本優勢。

成熟的產業,從來不是說有就有。歐洲電池產業在人才、技術積累、原材料供應,乃至產業鏈構造上,全面落后。對于歐盟來說,這也是一項令人憂心的現實。

- End -

原文標題?:?歐盟警告:不要向骯臟的化石燃料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