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光伏企業先后發布業績預告。其中大部分業績飄紅,利潤同比增長超過100%的企業不在少數,不少去年同期虧損的企業也實現了扭虧為盈。但在一片歡呼之下,異質結龍頭愛康科技卻依然交出了虧損的成績單。

業績預告顯示,愛康科技預計2022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1.3億元~1.9億元,扣非凈利潤虧損2億元-2.6億元。至此,愛康科技已連續5個財報期陷入虧損,對比其他光伏企業的高歌猛進顯得“格格不入”。

三大原因導致虧損

對此,愛康科技在公告中表示主要有三點原因。

一是上半年國內外疫情仍在持續,項目開工進度不及預期,多地項目無法正常開工和復工;

二是受到硅料、硅片、電池片及部分輔料價格大幅上漲影響,公司制造業產品原材料采購價格大幅上漲;

據硅業分會數據顯示,硅料成交價格從2021年初開始一路上漲,截至6月30日漲幅已超過200%。僅從2022年初計算,截至6月底國內硅料成交價格漲幅也超過23%,對于毛利率本就不高的下游企業而言,無異于滅頂之災。

但硅料價格上漲已影響整個光伏產業鏈,愛康科技卻是為數不多出現虧損的企業,可見硅料價格上漲并非愛康科技虧損主因。

因此,愛康科技在公告中還表示,公司對高效電池組件項目加大投建,同時進一步完善營銷中心、供應鏈中心、基建中心、研發院等建設,項目投建、運營、人員、研發等均需公司持續資金投入,尚未形成規模收益且費用支出增加,影響了公司損益。

這跟愛康科技多次進行戰略轉型不無關系。

戰略轉型“后遺癥”

資料顯示,愛康科技成立于2006年,起初是一家以光伏配件為主的光伏企業,旗下產品光伏邊框、光伏支架等在海外市場大受歡迎,并于2011年在深交所上市。

在光伏“寒冬”后,我國光伏產業一度跌入“低谷”,但在政策支持下,愛康科技果斷轉型投資光伏電站建設,且有不少自持光伏電站項目。

2016年后,愛康科技再次向太陽能電池組件生產制造轉型,同年其組件產品就通過“領跑者計劃”測試和認證。

多次戰略轉型,雖讓愛康科技避免了業績虧損,但也讓其錯失了深耕細分領域的機會,且付出了極大的時間和資本成本。

尤其是在高效光伏電池及組件上,愛康科技選擇了異質結電池技術。作為下一代高效電池技術的主流,異質結電池雖在轉換效率和降本空間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但上下游產業鏈配套還需進一步完善,導致其成本上存在劣勢。

為此,愛康科技跟上下游企業展開密切合作。與高測股份共同推進異質結大尺寸硅片厚度從150μm至 120μm、90μm的降本路徑、向邁為股份采購210半片異質結電池整線設備、聘請異質結電池主要發明人木山精一博士為公司首席技術顧問等。

產能方面,愛康科技已擁有江蘇蘇州、江蘇泰州、江西贛州、浙江湖州四大生產基地,其中僅湖州基地項目就規劃高達6GW異質結電池+6GW高效組件的產能,并計劃五年內實現22GW產能,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異質結組件生產商。

“斷臂求生”

如此大手筆燒錢,讓愛康科技在2019年就“收獲”了巨額虧損,歸母凈利潤虧損16.12億元,已超過上市以來的利潤總和,只能選擇“斷臂求生”。2021年,愛康科技多次出售手中光伏電站,累計回籠資金超過20億元,全部用于異質結電池組件研發及提高產能。

此外,愛康科技還得到了浙能集團、長興金控、華潤電力等實力雄厚的國有資本入股,并開展了全面戰略合作。

但即便如此,也沒能把愛康科技從虧損泥潭中“拯救”出來。

2021年,愛康科技凈利潤虧損4.06億元,時隔一年再次陷入虧損。

訂單不愁卻沒能扭虧為盈

今年3月,愛康科技旗下子公司愛康光電中標華潤電力組件招標2個標段,容量為1.5GW,累計金額約27.1億元,已超過愛康科技2021年全年營收。

當時維科網光伏認為,該訂單會大幅提高愛康科技營收,并讓其實現扭虧為盈。從本次業績預告來看,愛康科技并未達成這一目標。

愛康科技在4月29日回復深圳證券交易所問詢函公告中表示,公司一季度完成的營業收入和目前在手訂單約為47.53 億元,接近公司2021年營業收入的200%,公司經營向好,持續經營能力穩定。

本次業績預告卻給出了一個截然相反的結果,在營收訂單充足情況下,愛康科技非但沒有實現扭虧為盈,還“越陷越深”,二季度虧損高達1.07億-1.67億元,相比一季度虧損2295萬元大幅提高。

營收大幅增長,卻依然沒能實現盈利,身為異質結龍頭的愛康科技,要到何時才能擺脫本次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