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電力板塊大幅走強,綠電運營商領漲。其中,太陽能股價迎來漲停,最終股價收于9.33元,總市值為364.73億元,于8月18日上市的60億元定增,或是本次太陽能領漲的主因。
60億定增“風波”
2021年9月30日,太陽能披露定增預案,擬募資60億元。其中42億元將投向濱海太平鎮300兆瓦光伏復合發電項目、敦煌30兆瓦并網光伏發電項目等,18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圖片來源:太陽能公告
資料顯示,這是自雙碳政策以來新能源電站運營行業融資規模最大的A股定增項目。
但在該定增預案發布后,太陽能股價卻走上了“跌跌不休”的道路,自12.57元震蕩下行至最低6.40元,累計跌幅超過49%。僅計算今年內表現,截至8月18日,太陽能股價累計跌幅也超過了24%,這在同期的上市光伏企業中并不多見。
可以說,本次太陽能高達60億元的定增自發布之初就不被投資者看好,事實卻并非如此。
太陽能本次21名發行對象中,既有控股股東中國節能及旗下中節能資本,還包括5家私募基金、4家公募基金、2家中資券商以及1家保險資管、2家外資投行。最終發行價格6.63元/股,實際發行數量約9.02億股,并于8月18日上市,今日喜迎漲停,或預示太陽能在二級市場迎來反轉。
穩健的電站巨頭
資料顯示,太陽能是國內第一家以太陽能發電為主、太陽能電池組件制造為輔的公司,2015年通過借殼正式上市,主營業務分為光伏電站、光伏制造兩大板塊。
上市后的太陽能,充分利用融資優勢,在2016年3月和6月完成兩次定增,分別募資80.34億元、47.56億元。
此后,太陽能迎來高速發展,2019年-2021年營收分別為50.11億元、53.05億元、70.16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9.10億元、10.28億元、11.81億元。在同類型企業中處于領先位置。截至2021年末,已擁有4.27GW運營裝機量及1.5GW光伏組件產能。
按照太陽能戰略規劃,到2025年末,力爭光伏電站板塊實現電站累計裝機20GW,光伏制造板塊實現電池組件產能超26GW。
同時,根據國家電?網發布的《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關于2022年年度預算第1次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資金撥付情況的公告》,將下發第一批補貼資金合計399.37億元,其中風電105.18億元、光伏260.67億元、生物質33.52億元。
太陽能在投資互動平臺回復投資者提問時表示,截至2021年底,國補應收金額92.94億元。將對太陽能現金回籠產生積極影響,有利于其后續經營和業績的進一步提高。
仍存隱憂
當然,太陽能在經營過程中也存在一定問題。
其一為回款能力逐年下降。2019—2021年,太陽能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分別為483.6天、530.5天、473.2天。今年一季度,太陽能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已經高達665天。
其二為高效電池及組件項目停滯不前。2020年9月28日,太陽能曾發布公告稱,全資子公司太陽能科技公司所屬鎮江公司正在籌劃年產20GW高效太陽能電池及4.5GW高效組件智能制造項目一期工程(年產6.5GW高效太陽能電池和1.5GW高效組件智能制造項目)。
2022年4月15日,太陽能又宣布終止這一項目。對此,太陽能表示是因光伏制造行業市場情況及地方政策發生重大變化。但項目在長達一年半時間里停滯不前,顯然跟近兩年我國光伏產業的高速發展并不相符。
而在本次定增完成后,太陽能也未盡快對光伏制造板塊擴產。8月5日,太陽能發布公告稱,擬計劃使用不超過35億元、單筆產品不超過10億元暫時閑置募集資金進行現金管理,在該現金管理額度內,資金在一年內可以滾動進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