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荊玉
自去年開始,光伏行業進入“擁硅為王” 的局面。作為供給最為緊張的環節,硅料牢牢遏住了光伏行業的咽喉。
去年和今年上半年很多分析人士都判斷,硅料價格將隨著時間推移逐漸下降。但令整個光伏行業始料未及的是,自2022年初至今,硅料價格從未跟隨產能釋放出現價格回落,反而是繼續一路飆升,漲到讓人咋舌的價位。
根據8月24日硅業分會發布的最新成交價,國內單晶復投料價格區間在300-312元/kg,成交均價為306元/kg,相比年初不足100元/kg漲幅超過兩倍。這已經年內硅料第28次漲價,且至今沒有任何回調跡象。
高企的硅料價格不僅擠壓了電池片、組件等其他環節的利潤率,也傳導到終端影響到了下游裝機需求,再一次“燙傷了光伏行業”。
然而,這次硅料價格達到的歷史性高點的影響,將遠不止于此。
通威股份股價表現(2019年1月至今)
硅料價格持續高企的大背景下,近兩年越來越多的下游組件廠商為了追求利潤和供應鏈穩定,開始轉向一體化戰略,向上游硅料環節延伸。
目前光伏產業鏈條的主要構成,包括了硅料、硅片、太陽能電池、光伏組件、應用系統(主要是光伏電站)5個產業鏈環節,選擇一體化戰略的企業往往在現有業務基礎上,向上游或下游發展,希望將產業鏈環節全部占領。
當所有玩家都開始將手伸到其他玩家碗里,試圖通吃一切,整個光伏的內卷程度再上層樓。而硅料環節最重要的生產企業通威股份同樣也在謀求一體化,依托于龐大的硅料產能,這個一體化玩家看起來甚至要比其他對手更加可怕。
01“擁硅為王”,仍在繼續
硅料在2022年再次燙傷了光伏行業。
年初以來,光伏賽道保持了高度的景氣。從已發布的數據來看,今年無疑是一個光伏大年。
國家能源局發布的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顯示,今年 1-6月光伏累計新增裝機30.88GW,同比增長137.4%。據此,光伏行業協會預測,2022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量預計為85-100GW,同比增長將達到60%-89%,較此前預測調高10GW。
國際市場方面,根據光伏行業協會數據,上半年我國光伏組件出口量達到78.6GW,同比增長74.3%。這意味著來自海外的需求也同樣不差。
經濟增長整體承壓的大背景下,光伏賽道的高增速實屬難得,也因此收獲了資本市場的高度青睞。光伏ETF(515790)自今年4月A股行情低點后持續反彈,凈值從1.04漲至1.876,最高漲幅超過80%。
但從已公布的半年報業績來看,并非所有玩家都能夠充分享受光伏行業的高度景氣——飆漲的硅料擠壓了硅片、電池片、組件環節的利潤,其他玩家們似乎都在被動“為上游打工”。在這場光伏盛宴中,上游吃肉,下游喝湯。
公開財報顯示,硅料龍頭通威股份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603.4億元,同比增長127.2%;實現利潤總額168億元,同比增長350%;大全能源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262.16%,歸屬凈利潤則同比增長了340.81%。
作為對比,以隆基綠能、晶科能源為代表的一體化光伏企業,雖然同樣實現了可觀的增長,但其凈利潤增速明顯低于營收增速。如隆基綠能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了43.64%,歸屬凈利潤“僅”同比增長了29.79%。
硅料企業和其他環節企業的盈利水平也有著顯著差異。上半年硅料企業如大全能源的毛利率超過70%,賺錢能力堪比茅臺,完全不像是制造業企業的盈利水平;而隆基、晶科、中環等其他環節玩家的毛利率則不到20%。
可以說,作為產業鏈中話語權最高的瓶頸環節,硅料在2022年再次燙傷了光伏行業。
隨著硅料價格不斷飆升,國內不少二三線光伏組件企業已經降低了開工率。下游電站方面,價格敏感度比較高的集中式電站需求也明顯受到抑制。
此外,高硅料價格還可能造成未來組件廠商庫存跌價的損失。市場機構PVInfolink在8月25日發表的周評中表示,“在目前高昂的成本下,不論是組件還是終端對于價格的堅持都不愿退步,由此造成的組件庫存積累也將對組件廠家造成損害。”
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