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作者:樹知
編輯:王凱
風品:南辭
來源:首財——首條財經研究院
商場如戰場,不見硝煙,只見成敗。
11月2日,和順電氣公告稱,實控人姚建華與蘇州綠脈電氣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于當日簽訂《協議》,約定由姚建華將其所持不低于總股本5%的股份轉讓給蘇州綠脈。同時,擬放棄其所持有的剩余公司全部或部分股份表決權。
11月11日晚,和順電氣公告稱,鑒于蘇州綠脈不存在直接或間接持股50%以上的控股股東,且股東間不存在一致行動、表決權委托等關系,如本次交易最終能完成,公司可能變更為無實際控制人。
一石千層浪,客觀而言,股權轉讓實屬正常,但和順電氣的操作卻讓人看不懂:轉讓少量股份,放棄較多表決權,還未明確相關條件。這種股權分離是否為企業發展埋下隱患?
沒有意外,深交所要求公司說明此舉是否會導致上市公司控制不穩風險。
不算苛求,拉長維度,順電氣三年三次轉讓股權,疊加業績低迷,董事長還持續套現,難免讓外界對其未來走勢多些審視。
1
前三季營利雙降 資產負債率改善
先來看看基本面。
2022年第三季,公司營收6397.58萬元,同比下降15.2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28.89萬元,同比增長1231.5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377.89萬元,同比增長1289.19%。
毛利率30.60%,同比上升7.26%,環比上升7.19%;凈利率4.94%,較上年同期上升4.75%,較上一季度上升19.92%。
客觀而言,增利不增收雖較罕見,但凈利改善還是可圈可點。
然單單第三季的提升,不能掩蓋前三季的虧損:營收1.56億元,同比下降32.54%;歸母凈利潤-433.33萬元,同比下降537.78%。
公告顯示,營收變化主要由于受經濟大環境的影響,招標數量有所下降,中標概率相應減少;歸母凈利變化主要由于利潤總額大幅下降導致凈利潤的下降。
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4213.53萬元,同比增長1373.25%,看似可喜大增,可主要系本期收到稅費返還額較大,且支付的原材采購款及投標保證金均有減少。
2022年前三季,籌資活動現金流凈額-1765.00萬元,同比減少839.06萬元,主要系本期轉貸及支付的流動資金貸款利息;投資活動現金流凈額-26.86萬元,上年同期為-108.53萬元,主要系僅用于廠房改建購買的電梯等。
2022年前三季,期間費用4703.96萬元,較上年同期減少505.16萬元;但期間費用率為30.07%,較上年同期上升7.60%。其中,銷售費用同比下降15.7%,管理費用同比增長5.55%,研發費用同比下降24.37%,財務費用同比增長19.16%。
好在,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應收賬款較上年末減少17.60%;貨幣資金較上年末增加4.96%,存貨較上年末增加2.41%。應付賬款較上年末減少32.41%,主要系按約定賬期支付原材料采購款。資產負債率28.39%,相比上年末減少4.46%;有息資產負債率為12.69%,相比上年末減少0.03%。
應該說,升降之間,和順電氣的產品話語權、發展穩健性有一定提升,值得肯定。
但公司也坦言,受疫情反復影響,部分下游客戶發展壓力大,資金狀況惡化,公司的應收賬款隨之增加;受國內光伏業務政策影響,部分訂單執行周期延長,未來若光伏行業經營環境惡化,不能完全避免應收賬款不能按期或無法收回的風險,進而可能給公司帶來壞賬風險。
分析師于盛梅表示,雖然三季度凈利提升,但前三季度虧損仍有些觸目驚心,加上期間費率上升,和順電氣的業績低迷一時難改,后續走勢還需審視。
2
轉型成績單難言樂觀
對于2022年前三季虧損,公司表示主要是受經濟大環境影響,招標數量有所下降,中標概率相應減少。
公開資料顯示,和順電氣成立于2013年9月,所屬行業為輸配電及控制設備制造。
主營業務為電力成套設備、新能源充電樁設備和新能源光伏發電項目。董事長為姚建華。
其中,電力成套設備是公司傳統第一大類產品,隨著應用領域擴大,已逐步形成電力綜合成套設備。
2022年半年報顯示:營收9243萬,其中電力成套設備營收6849萬;防竊電電能計量裝置營收319萬;充電裝置326萬;光伏發電1258萬。
鑒于傳統設備制造轉型升級、自身大客戶集中短板,2015年以來和順電氣圍繞“制造+服務”實施戰略轉型。當年9月、10月,先后成立和收購了和順能源和中導電力。2018年,又啟動投資建設運營光伏發電項目。
成效咋樣呢?
2015至2019年,和順電氣營收3.01億元、4.07億元、5.43億元、7.55億元、5.21億元,凈利潤2259.79萬元、2972.091萬元、610.11萬元、840.65萬元、635.93萬元。
2020年甚至出現上市后首次虧損,當期凈利-5892.04萬元。2021年雖扭虧為盈899.7萬元,但2022年前三季再陷虧損,當期營收1.56億元,同比減少32.54%;凈利潤和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433.33萬元、-483.95萬元。
可見,兜兜轉轉七年,和順電氣盈利波動較大,轉型效果難言多理想。
追其原因,品控內控不扎實是一個重要考量。
2020年10月21日,國家電網公司電子商務平臺發布《國家電網公司關于供應商不良行為處理情況的通報(2020年9月)》。處理結果顯示,蘇州工業園區和順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因產品抽檢不合格,被暫停中標資格6個月。
戰略轉型受阻、業績盈虧反復,面對困題困態,公司向外部尋求支援,就在情理中。
而上述股權轉讓,也是基于蘇州綠脈將利用自身產業資源、運管經驗,助力和順電氣發展。
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