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新能源大爆炸的第551篇原創文章。文章僅記錄《新能源大爆炸》思想,不構成投資建議,作者沒有群、不收費薦股、不代客理財。
前幾天新能源大爆炸通過幾個光伏設備細分龍頭的成長路徑,剖析了光伏設備行業的商業底層邏輯。有了這個認知打底后,再來看光伏設備公司就很簡單了,尤其是看今天這個公司的長期機會,更是輕而易舉,而且,在leo個人看來,今天這個公司長期成功的概率,比金辰股份還要強一些。
它就是剛上市不久的微導納米,PECVD領域的新銳,一個故事和看點都很多的公司。
說它故事和看點很多,是因為這是一個富二代的成功創業故事。
微導納米的創始人叫王磊,他的爸爸叫王燕清,你可能不熟悉,他是無錫的首富,估計你還是沒概念,但下一個頭銜你就清楚了, 他是先導智能的創始人,先導智能此前咱們在研究鋰電池產業鏈的時候,也覆蓋過,也是很優秀的公司。
在2022年胡潤全球富豪榜上,王燕清以330億元財富排名全球第647名,位列江蘇無錫首富。
王磊持有微導納米47.29%的股份,王燕清持有0.23%,倪亞蘭持有10.24%,倪亞蘭是王磊的媽媽,這就是一個典型的富二代的成功的創業故事。
都說富不過三代,很多人也紈绔子弟或者花花公子之類的詞語來形容富二代,但實際上,就大概率而言,這更像是普通人的自我安慰。那些真正的富二代,可以受到更加優越的教育,父母的眼界也更開闊,他們所擁有的資源,都決定了他們最終成功的概率,比普通老百姓的孩子要高太多太多,階級固化也就是這樣而來的。
對了, 一個社會階級固化是常態,像過去幾十年的中國,充滿大量的階層躍升的機會的時代,反而是奇跡。
微導納米的創業成功,則將富二代為何更容易成功的道理展現的淋漓盡致。
很早的時候,王燕清就開始為他的90后兒子王磊鋪路了。2014年,也就是先導智能上市前一年,王燕清領投成立了微導有限,注冊資本2000萬元,王燕清出資1735.4萬元,占股比近87%,這個公司就是微導納米的前身。
當然了,彼時的微導有限跟王磊沒有啥關系,他還在讀書,而且畢業后,王燕清也沒有著急讓他去微導有限任職,反而是去了一家日資企業里工作了半年,后面又去了王燕清控制的江蘇恒云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資管中心工作了半年,熟悉實業和金融業務。
對實業和金融有所熟悉后,王燕清就安排王磊進入了先導智能的董事會,成為一名董事,后面又擔任微導有限董事長。
但這遠遠不夠,為了兒子能做好微導有限,王燕清將先導智能的4名核心技術人員以及多名老將高管都調任到微導有限。目前微導納米的4名核心技術人員中,副董事長、首席技術官黎微明,董事、副總經理李翔兩人均曾在ALD設備領軍企業芬蘭Picosun公司及先導智能任職。
公司有了人才,有了技術,有了產品,還需要啥?
客戶資源!
就這,王爸爸也都不遺余力的處理幫忙。 先導智能的貴人,也是第一大客戶,以及第三大股東寧德時代,當下最牛的新能源企業,大腿中的大腿,王爸爸也無償的分享給兒子的公司了。
2020年12月,微導納米引入了馮源繪芯、問鼎投資、瑞庭投資等資方,其中寧德時代的實際控制人曾毓群、李平控制了問鼎投資100%的股權,瑞庭投資也為曾毓群實際控制。
也就是微導納米其實也是一家寧德系公司。
背景如此豪華,只要有產品,客戶拓展也不是太大的問題,畢竟都是實業和資本圈子的,難免有業務往來,能幫忙就幫忙,反而買誰的產品不是買。
目前,微導納米與國內前十名電池片企業都建立了合作關系,并獲得了通威股份、隆基股份、晶澳科技、阿特斯、天合光能等在內的多家知名太陽能電池片生產商的廣泛認可。
時來天地皆同力,王爸爸8年前的苦心布局,終于迎來了新能源時代的大爆發,微導納米終于在2022年底成功登陸科創板,現在市值超過130億,王磊身家超過60億。對于王爸爸而言,這無疑是非常成功的投資和教育了。
那么問題來了:微導納米長期的機會有多大?
參照晶盛機電、邁為股份和奧特維等成功的光伏設備前輩的成功路徑:在一個價值含量比較高的產業環節里,集中研發資源,做到領先優勢,再獲取足夠高的市占率后,繼而向產業鏈其他環節進行滲透是一條可行的道路。
其實,甚至微導納米都可以不參考光伏行業設備前輩的路徑,畢竟王磊的父親也是沿著類似的路徑走出來的, 先導智能本身就是以卷繞機設備進入動力電池設備行業的,現在是全球龍頭,市占率超過60% 。
微導納米其實完全是在王燕清的意志下成長起來的,走類似的路徑簡直是理所當然的,況且微導納米現在的主營業務薄膜沉積設備價值含量就是非常高的,占據了20%到50%不等的占比,而且從P型電池到N型電池是越來越高的,比如占了HJT電池設備的50%左右的價值含量。
研發上,公司過去一直都處于比較高的水平,研發費率都超過10%,并且還在快速的增長中,研發產出也很不錯。 薄膜沉積主要分為四種技術路線:PVD、RPD、CVD、ALD,這幾種方法各有千秋,相對來說ALD對精度的要求更高,而公司目前以ALD技術為主。
2015年公司成立,2017年就研發出光伏領域 ALD 第一代量產機型KF4000,并逐步進去下游客戶試用階段,到了2018 年,光伏 ALD 設備 KF6000 開始量產爬坡。2020年后,公司更是成功研制 PEALD+PECVD 機型,并成功獲得隆基、愛旭、晶科等多家重要廠商訂單。此外,在半導體領域也取得突破,公司首套用于 300mm 晶圓 的 High-k 柵氧層薄膜沉積的 ALD 設備實現銷售,取得國產半導體 ALD 設備在 28nm 集成電路制造關鍵工藝中的突破。
相比PECVD技術路線,ALD的競爭壓力相對較小,目前在ALD設備領域,競爭對手主要是松煜和理想晶延,但它們都還沒有上市,目前公司的 ALD 設備市占率高達 70%-80%,在其同類產品中市場占有率穩居全球第一 梯隊。
憑借較高的市占率,公司的在手訂單也表現非常不錯,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TOPCon 電池領域公司設備在手訂單約 17 億元,隨著2023年N型電池的開始放量,公司的訂單也有望加速釋放。 參考此前其他行業龍頭的發展途徑,公司是有望憑借ALD設備,在TOPCon電池設備領域取得大突破的,繼而向其他環節拓展,慢慢成為綜合設備平臺。
不過實際上,壓力并不小,原因有兩個:一方面,TOPCon電池設備領域,捷佳偉創已經具備整線輸出能力,公司將持續面臨強勁的競爭。
如果說行業之間的競爭,公司還可以靠實力比拼,甚至最終也不一定會比捷佳偉創差,但目前公司的技術只能用于P型電池和TOPCon電池,暫時無法用于HJT電池就是未來2到3年后比較致命的問題了。
從當前市場的共識來看,基本都是認為TOPCon更像是一個幾年內的過渡方案,隨著HJT成本的逐步下降,后續的主流技術路線應該是HJT,而HJT電池設備龍頭邁為,產品已經賣的飛起了,而且競爭力極強。
公司如果不能在一兩年內盡快攻克HJT電池設備的難題,后續恐將面臨階段性的成長問題。
從這個方面來看,微導納米想要復制其他光伏巨頭的路成為綜合性龍頭,又有比較大的困難,但好在光伏和半導體行業依然處于發展初期,未來市場空間依然足夠大。
后續公司成為具有一定行業影響力的設備平臺還是有機會的,至少,這種可能性,目前看比金辰股份大很多。
原文標題?:?背靠寧德時代和無錫首富,技術含量超高的光伏新銳,下一個邁為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