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新能源大爆炸的第579篇原創文章。文章僅記錄《新能源大爆炸》思想,不構成投資建議,作者沒有群、不收費薦股、不代客理財。
前幾天基于光伏組件依然是門檻比較高、長期發展潛力比較大的行業的觀點,追蹤了天合光能的發展情況,從結論來看,無論是當下,還是后續,天合都具備足夠強的行業競爭力,值得持續關注。
天合無疑是老牌光伏企業了,在行業里深耕了25年,但如果論老資格,晶澳科技甚至更老牌,它最早可以追溯到1996年的晶龍集團,屬于最早的光伏企業之一。
如果撇開后續的發展潛力,單看當前的賺錢能力,晶澳科技是明顯強于天合光能的,尤其是成本控制,這得益于公司更早布局垂直一體化和海外市場業務占比更高的優勢。
先看晶澳科技2022年年度業績預告。
01 晶澳科技2022年業績預告簡析
預計公司2022年實現歸母凈利潤48-56億,同比增長135%-175%,扣非凈利潤48.2-56.2億元,同比增長161-204%。Q4單季度歸母凈利潤15.1-23.1億元,同比增長108%-218%,環比增長-5%-46%,扣非歸母凈利潤15.8-23.8億元,同比增長105%-209%,環比增長-2%-48% 。
如果說天合光能的2022年業績預告最多也就是符合市場預期,晶澳科技的業績,毫無疑問是大大超出市場預期了!
此前券商普遍預期2022年凈利潤也就44億左右,但業績預告上的數據,最低值都超過了此前的平均預測值。
如果取中值的話,Q4還將在Q3高速增長的基礎上繼續取得環比增長,這業績堪稱逆天。
如此優秀的業績,自然離不開行業的大爆發,跟美國的出貨提升、溢價比較高以及運費下降等也都有關系,此外,公司參股新特包頭 10 萬噸項目 9%股權,也貢獻了硅料投資收益 2-3 億元。
組件出貨方面,晶澳科技2022年大約是39GW,同比增長60%以上,繼續保持高速增長,這還是在疫情影響了部分產出的情況下取得的成績。
對比一下,2022年天合光能的組件出貨量大約43GW左右,比晶澳多了4GW左右,但凈利潤的差距就非常大了,從年報預告來看,反而少了15億左右!
也就是說,晶澳的單瓦盈利能力遠勝于天合光能。事實也是如此,在幾個純正的光伏組件巨頭里,晶澳科技的毛利率是最高的。2022上半年,天合、晶科、阿特斯單瓦盈利在 0.05-0.07 元/W 區間, 晶澳的單瓦凈利卻達 0.11 元/W,幾乎是它們的一倍!這就難怪去年出貨量比天合小,盈利卻大大超過天合。
之所以有如此優異的表現,得益于晶澳科技出色的成本控制,另外則是垂直一體化優勢。
02 被低估的隱形垂直一體化巨頭
相比天合光能這幾年才加速往產業鏈上下游拓展,努力補齊產業鏈一體化方面的短板,晶澳科技早早就初步形成了產業一體化雛形。
晶澳科技的前身晶龍集團,2003年改制成功后,當時就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單晶硅生產商,2005年,晶龍集團與澳大利亞光電科技工程公司、澳大利亞太陽能發展有限公司三方合資成立晶澳太陽能,公司一開始做的業務是太陽能電池,直到2011年,公司才拓展到下游組件業務。
依托于實力強大的上游產業鏈,2012年公司組件業務就實現了939MW出貨量,躍居全球第六,到現在依然屬于全球光伏組件行業前四之一。
當然了,晶澳不僅僅是光伏組件廠商,公司一開始就堅定垂直一體化戰略,主營業務覆蓋硅棒/硅錠、硅片、電 池片、組件和光伏電站運營。2021年公司硅片、電池片、組件產能分別為32GW、32GW、40GW,均處于行業領先地位。
只不過晶澳科技的上游和中游產品都主要供自家下游光伏組件業務使用,過去近10年公司的電池自供率常年位于80%到100%,這也導致市場對它的垂直一體化經營感知度不高。
03 行業常青樹
光伏行業屬于內卷非常嚴重的行業,尤其平價上網之前,周期性非常嚴重,很多行業里的巨頭乃至龍頭,都死于行業的周期起伏,作為行業里的老牌企業,能堅持到現在自有其獨特的一套。
技術研發方面,晶澳一直都保持著比較高投入,這幾年增長尤其明顯。公司的光伏電池技術也是行業領先水平,尤其是P型電池時代,只是由于公司的電池都是自供自家的光伏組件,光伏電池業務的市場認知度較差一些。
公司是國內PERC 電池技術的先行者,自主研發的PERC電池在2013年就首次突破20%轉換效率大關;2014 年率先量產高效PERC電池,平均量產效率高于20.5%;2018年,雙面PERC電池技術在公司規模化應用,SE PERC電池也由研發導入量產并逐步完成了全部技術升級工作。
目前公司電池片以PERC系列高效182mm單晶電池片為主,量產主流轉換效率已達23.70%,處于行業領先水平。
N型電池,公司研發的 N 型倍秀(Bycium)電池轉換效率達到 25%。同時,公司也已經實現TOPCon電池的量產。HJT中試線即將投產運行,IBC電池也在研發當中。
雖然相比行業龍頭,晶澳在N型電池領域的步伐慢了一點,但憑借完善的產業鏈布局,在N型技術領域,它依然是行業最有實力的選手之一。
產能方面,雖然公司此前的經營之穩健是業界公認的,但面對這兩年行業瘋狂的產能軍備競賽,公司也毫不畏懼地選擇了應對, 甚至是極其兇猛的應對,屬于這兩年投入最激進的廠商之一。光是過去近2年時間里,公司就公布了超過9個擴產項目,總投資金額超過500億,涵蓋硅片、電池、組件、輔材等等。
截至2022年底,公司的組件產能超50GW,硅片和電池產能約為組件產能的80%左右;預計到2023年底,組件產能將超過75 GW,硅片和電池產能相應增加。
對于光伏企業而言,除了技術和產能,渠道也同樣重要,尤其是海外渠道,公司在這方面也具備足夠強的競爭優勢。公司在全球設立了13個銷售公司,銷售服務網絡遍布全球135個國家和地區,境外的營收占比也一直是超過60% 。
此前的渠道以主營為主,面對分布式光伏業務的發展大趨勢,公司也開始加大經銷商數量的拓展。2021年時,就喊出未來3年內,經銷商數量要從300家增加到1000家以上的口號。
總的來說,雖然相比大家熟知的隆基、通威這樣的一體化龍頭公司,晶澳低調很多,但它卻是行業里不折不扣的一體化玩家,這兩年也開始加速投資進行產能建設,在保持一體化優勢的同時,利用規模優勢增強競爭力。
逆襲行業龍頭可能沒那么容易,但在光伏組件領域,維持行業巨頭的地位,中短期不是啥問題。
原文標題?:?逆天業績,極其低調卻兇猛,被低估的光伏隱形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