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光伏嚴控新政過去了13天,用“度日如年”四個字來形容不少人此時此刻的痛楚與掙扎似乎毫不為過。這場新政影響及覆蓋的人群是史無前例的:數以百萬計的生產商及貿易商,都在迫不及待地等待補充意見或新管理辦法的出臺,哪怕是有一點點指標發出來也是幸運的。大家都明白,有關部門對光伏采取嚴格管制的那幾段文字,出發點是真誠與善意的。但產生的效果猶如萬里晴空被巨雷暴擊一般震撼。接下來,從業者們將經歷怎樣的局面?是短期陣痛還是更嚴峻的現實?現在真的不好說。但至少,這幾天看到了能源局已有所動。

下面這篇文章,是一個從業光伏十年之久的小企業主在今天落筆寫下的。質樸的文字中夾雜著他復雜的情緒:對光伏行業的留戀、傷感和深深的無奈。在一個千變萬化的世界里,有期盼就會有失落,有贏也會有輸,公正自在人心。最終的結果,取決于你會如何選擇,不管是人還是機構,或者其他。

作為一個光伏行業的從業人員,目前最熱的話題就是三部委發布的光伏新政。簡單而言,新政講了幾個問題:第一,補貼從0.37元降到0.32元;第二,截至今年5月31日,10G有補貼的裝機量可能已完成。今年下半年,你裝光伏可以,但國家不會給國補。第三,地面電站繼續按照“630”走,國家扶貧與領跑者項目不變;第四,國家繼續看好和扶持光伏行業。

說真的,每年的年中、年末,都會出些政策調整國家補貼的額度,這個基本上大家也認同了,因為行業的成本一直在下降。

政策出來的時候正好是周末,大家都人心惶惶,因為好多人都沒把政策看懂。光理解它就花了不少時間。很多人只看到補貼從0.37降到0.32,根本沒看今年的裝機指標已經用完了。

這個政策,我覺得影響巨大。除了做外貿訂單的企業與個人之外,其他所有從業人員都受影響,基本上有貨的朋友都砸在手上了,一夜之間沒市場了,現在都在虧錢狀態,而且還不知道持續到什么時候結束,幾百萬從業人員,上千家企業,光股市上不少公司就幾個跌停板,市值蒸發了幾百億。我以為,我這種只有五、六個人的小公司,發一個與下面人有關的通知,也會先商量下再發的,沒想到某些領導是這樣雷厲風行的。(有關部門解釋了與相關電網及地方做過商量,編者注)

接下來說下“斷奶”的原因,就是光伏補貼近1000億元。這個新聞一出來,行業外的群眾把光伏企業罵得不行。特別是看到你們一邊哭窮,一邊說利潤高,一邊又拿國家補貼時,網友們好不熱鬧。我只能說,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真多啊。

首先,這個補貼不是給光伏企業的,而是給終端用戶的。你們可以按照當年的“家電下鄉”一樣去理解,理論上比“家電”政策還要好。因為“家電下鄉”有可能出現“國家補貼被銷售商拿了”的問題,但光伏的補貼只有業主方才可以拿到,而且國家承諾的是二十年。所以憤怒的網友們不要激動,你愿意的話,其實也可以在這個1000億里面分一杯羹的。

光伏的國內終端用戶可分四大塊:戶用,工商業,扶貧,地面電站。

戶用指的是老百姓這塊,就是你有獨立產權的房子可以安裝光伏電站。當然,前提是政府允許你安裝,有很多地方哪怕你是自己的產權,村里跟鎮里還是不同意安裝的,因為涉及到當地的規劃問題。戶用這塊市場很大,因為我們人多啊,但這里面額度其實是最低的,特別是2017年別看戶用市場很大,但大多數都是做的貸款模式,所以補貼是拿到了但用來還銀行利息了。只有那些自己現金安裝的,才實打實拿到了這個補貼,并且還是20年哦,這里確實要感謝國家。

工商業的受益方一般都是企業主,就是有自己廠房啥的然后投資下電站,差不多五、六年能回本,接下來凈收益二十年。

扶貧一般都是政府投資的,這里面為了不被查水表不解釋了。

地面電站一般都是大企業,如國企、央企來投資的。與小老板、小老百姓無關,不是你們玩得起的。一個縣城就算所有老百姓都裝了戶用光伏,都有可能還沒一個地面電站的裝機量多。

好多人說國家的錢不應該補貼一個行業,對其他行業不公平,我贊同這個觀點。但新能源這塊,從國家層面上講不應該只是談論商業價值,也應注重環保效應。光伏每發一度電減少二氧化碳0.997千克,節省凈水4千克。2017年,光伏總發電13025萬千瓦,減排二氧化碳13萬噸,光節省凈水52萬噸,那么請問這筆環保帳怎么算?當然肯定有杠精說光伏也是污染的,整個產業鏈上每發一度電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是0.047千克,跟火電比相差多少倍?

為什么寧愿等環境都被污染了,再去治理也不愿意提前防范?這筆賬我不知道怎么計算,還是像網上的陰謀論一樣說國家要組建國家隊進場光伏呢?

在明確取消補貼的政策下,我覺得戶用市場基本上涼涼了,原因我分析出來大家一起看看對不對。

作為一個銷售公司,毛利潤至少需要30%。(然后又有杠精出現說,銷售公司心太黑了,居然利潤這么高)。我只想對那些人說,“你懂個鬼”。現在,你要開一個公司,光硬件成本多少錢你知道么?房租,水電,稅收,人力成本,社保等等這些費用會因為你光伏沒補貼就可以下降么?浙江地區管理得更加嚴格,杜絕了皮包公司,這樣一來費用又得上升了。最最關鍵的是,分布式光伏不是剛需產品,業主需不需要這個產品不是我們說了算的,是要看光伏的實用性。

在目前沒有補貼的情況下,組件目前市場價還是在2元以上,那么終端價格我就按照5元計算,5000W*5元=25000元,每年發電量5000*1.1=5500度電,脫硫煤電價浙江地區0.4153+0.1省補=0.5153元 5500*0.5153=2576.5元,投資25000元年回報2576元,近十年回本?換了你,你會不會做?

杠精們又說,終端價格是3元。那么,5000W*3元=15000元,投資15000元年回報2576元,哎呦,不錯哦!才6年就可以回本?

如果真正懂的人要知道,終端價格不是你光伏制造企業說了算的,終端成本上,光伏制造企業只是占了總成本的60%左右,組件降50%不代表逆變器,支架,電纜,安裝費也跟著降50%。終端3元的話,銷售公司毛利至少1元多,你組件就算1字頭了,其他輔材難道可以免費?

當然分布式這塊怎么做,考驗的是大家的良心。八年、十年回本就老實說,不要說是提前回本。另外據目前看戶用這塊都要做現金,難度可想而知。

分布式未來會怎樣?最終,要么大企業出手,要么電力公司出手,細胳膊細腿們還是洗洗睡吧! 當然以上都是我個人的臆想,可信可不信。也許明天就有新政策出臺,把光伏變成每個家庭的剛需產品。

哦,還要說下,整天朋友圈驚現利好消息的那些文章。拜托,這些人吃火鍋的時候,多點兩份豬腦好不好?山東政策就是把三部委政策重申了下,河北政策就是說下他們會有政府項目,就嘉興實打實的說給補貼,但只有兩年。

好了,進入光伏十年了,沒想到自己好不容易創業了,一紙文件虧到解放前,天災也就算了。但去年行情如此火爆,有關部門都在哪里?今年被絕殺時,請想想創業小老百姓。

以前經銷商宣傳戶用市場的時候是怎么說的?屋頂上的印鈔機,一次投資,5年回本,坐享20年補貼。光伏養老、光伏理財等等概念層出不窮。

那么在2017年年底的補貼架構上,農戶的戶用光伏系統收益是怎么算的?

全額上網的收益模式是:發電量*(0.37元/度的國家補貼+地方補貼)+全額上網數*當地煤電價(地方補貼看當地政策,如浙江嘉興,有省補+市補)

去補貼后,國補拿不到,部分省補、市補停止,此時,選擇全額上網的收益模式是:發電量*(地方補貼)+全額上網數*當地煤電價

去補貼之后,農戶們的收益至少砍掉40%。有從業者直言:中國戶用電價便宜,脫離了補貼的戶用市場,是做不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