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兩家光伏企業宣布退出硅片業務,一場新的轉型正在逐步醞釀。
近日,隨著國家能源局等權威部門制定的一系列利好政策出臺,以及海外市場環境的向好,光伏行業呈現出一片祥和的景象。
但事實上,仍有一些光伏企業,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做出了適時的調整策略。
例如,在9月初,大全新能源發布聲明,打算停止其多晶硅片業務,臺灣硅片制造商中美矽晶(SAS)也正考慮退出硅片業務。
作為企業核心業務之一,該業務的停止再次給行業帶來了巨大的震動,也預示著行業內一場新的變革正在醞釀。

大全新能源停止硅片業務
2013年11月,大全集團投資50億元打造“大全光伏產業園”項目,建成新疆最大多晶硅產業基地。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規模上的優勢,大全新能源還是最早將產業鏈延伸到硅片業務的企業之一。在2009年,大全開始正式投產多晶硅片業務,甚至比光伏巨頭協鑫還早了一兩年。
不過,近幾年,單晶硅的強勢上場,使多晶硅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競爭。
尤其是在今年上半年,單晶硅片的產量已經占據52.7%的高份額。在此形勢下,多晶硅片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
除此之外,多晶硅片價格的下壓,成為大全新能源停止硅片業務的又一重要因素。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多晶硅片價格一路下滑。年初多晶硅片價格尚為4.7元/片,而到如今已經跌到 2.25-2.30元/片,跌幅超50%。在此情況下,大部分多晶硅片廠商都不可避免的出現了虧損。
面臨“產的越多、賣的越多、賠的越多”的惡性循環,大全新能源果斷放棄該項業務。
據了解,該項業務的停止,將使該公司的固定資產減值和重組成本損失約2160萬美元,其中約160萬美元將包括員工遣散費,以及2000萬美元的長期資產減值。
該項業務停止后,大全新能源將把更多的資源和專業知識,集中在多晶硅制造業務和擴建項目上。
? ? ? ?光伏企業呈現兩極化趨勢
531新政后,光伏企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而隨著新政內容逐漸被光伏行業消化,眾多光伏企業也呈現出越來越兩極化的趨勢。
例如,有的企業經受了致命的打擊,有的企業則迎來了全新的發展局面。
在新政影響下,光伏行業迎來了一波密集的欠薪、停產熱潮,除此之外,不少光伏企業還通過跨界的方式拓展業務范圍。
例如,在近日,主營光伏配件產品制造及光伏電站運營的愛康科技發布公告,稱將以3.9億元并購鋰電設備企業鑫成泰。
向日葵宣布將以7.5億元購買貝得藥業100%股權,跨界進入醫藥行業。
光伏組件供應商東方日升宣布,擬以不低于26億元的價格收購江蘇九九久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跨界進入鋰業務、新材料業務、化工業務,以及儲能業務等。
而在一些企業積極拓展新業務,尋找新的利益增長點的同時,一些企業卻選擇了加碼光伏業務。
例如,在剛剛過去的8月份,寧夏造紙企業美利云投資建設50MWp光伏發電項目。
9月10日,露笑科技購買順宇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2.31%的股權,加碼光伏業務。
除此之外,根據近期披露的2018年中報,不少光伏企業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例如,協鑫集成、通威集團、隆基股份、陽光電源等企業的表現都非常亮眼。

值得注意的是,從各大光伏企業近期的表現來看,光伏行業也正醞釀著一場新的轉型,低價搶市場的時代或已成為過去。
近期,國家能源局等相關部門接連發布重要文件,促進光伏行業平價上網的到來。
首先是在8月30日,國家能源局綜合司下發《關于無需國家補貼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有關事項的函》,緊接著又在近日發布《關于加快推進風電、光伏發電平價上網有關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見稿)》,表明對光伏、風電無補貼項目的支持。
多種跡象表明,光伏行業離平價上網的時代越來越近了。
而隨著平價上網時代的到來,光伏行業對組件等原材料的質量要求將進一步提高,未來光伏企業將很難靠擴大規模的方式獲利。
另外,隨著近期歐洲市場的放開,中國光伏企業將面臨著性能、服務、渠道、品牌等多方面的競爭,再一次加劇了這一趨勢的到來。
在未來,依靠技術和研發引領行業升級,探索新的業務增長點,才是發展的新方向。
這也正是大全新能源等光伏企業放棄部分業務,集中力量發展更核心業務的重要原因。